書摘─RoR之父的精實工作哲學
文/iThome (記者) 2010-11-19 |
原文轉自:http://www.ithome.com.tw/itadm/article.php?c=64499
與其認命加班、越做越累,試試跳脫傳統工作模式,也許能幫你找到更快完成事情、解決問題的方法
工作大解放 福萊德(Jason Fried)、漢森(David Heinemeier Hansson)/著;胡瑋珊/譯 天下文化出版 售價:320元 |
我們的文化頌揚工作狂。我們都聽過有人熬夜加班,以辦公室為家,這是為工作犧牲奉獻的光榮表徵,工作永遠不嫌多。
別當工作狂
但這樣的工作狂熱不僅沒必要,而且很愚蠢。做愈多並不表示你愈用心,也不表示你完成的工作愈多,就只是做得多而已。
工作狂最終製造的麻煩比解決的問題還多。首先,這樣的工作方式難以長久持續,一旦筋疲力竭(這是必然的),帶來的衝擊會更大。
其次,工作狂沒掌握要點。他們試圖以耗費大量時間來解決問題,不想動腦袋,只想以蠻力來彌補智力上的怠惰,因而產生粗糙的解決方案。
他們甚至製造危機。不去尋求更有效率的方式,因為他們實際上喜歡超時工作。享受英雄般的快感,製造問題(通常是無意地)好讓自己更有得忙。
工作狂也讓那些不熬夜加班的人覺得,「僅僅」在合理時間內工作是不夠的,引發同事間的罪惡感,並使士氣低落。不僅如此,還讓人感覺屁股好像黏在椅子上一樣,即使不是真的有生產力,還是會超時工作。
如果你無時無刻不在工作,你不可能會有正確的決斷力,你的價值判斷能力和決策能力都會出錯,你無法判斷什麼事值得格外努力去做,什麼事又可以捨去。你只會累垮,沒有人能在疲憊時做出敏銳的決定。
最後,工作狂完成的任務並非真的比較多。他們也許會宣稱自己是完美主義者,但這只意味著,他們把時間浪費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上,而不是著手進行下一個任務。
工作狂不是英雄,他們沒有扭轉局面,只是耗盡時間。真正的英雄已經回到家裡,因為他找到更快完成事情的方法。
做出決定就是進步
當你一再延宕該做的決定,這些問題便一直懸而未決,終至被忽視、草率以對,或是遭到棄置。結果問題堆積如山,沒有一個被解決。
盡可能把「讓我們再想一想」轉換成「讓我們做出決定吧」。一定要做出決定,不要等待完美的解決辦法,決定後就可往前進。
你要做的是進入決策流程中,當你進入一個接一個的決策流程,就會產生動力,並鼓舞士氣。決定就是進步,你下的每個決定,都為你奠下基礎。「稍後再做決定」不能為你奠基,但你可以在「已完成的決策」基礎上有所進展。
當你期望有完美的答案才做決定,問題便來了。天底下沒有完美的答案,你今天做出好決定的機率,跟明天是一樣的。
以下就是很好的例子。長期以來,我們一直對建立夥伴計畫敬而遠之,因為「完美」的解決方案似乎過於複雜:我們得建立自動付款機制、寄出支票、弄清楚外國稅法等等。直到我們自問以下這個問題才有了突破,「有什麼好辦法是我們現在就可輕易做到的?」我們得到的答案是:不用現金而是以信用方式支付聯盟夥伴。於是我們就照這個方式去做了。
我們以這個方式持續了一陣子,最後才終於採行付現的系統。而這個決定大半是基於這個論點:你不需要死守一項決定一輩子,做錯了決定,日後可改過。
不管你規劃得多詳盡,凡事總有出錯的時候。別在行動還沒開始之前,就過度分析和一再延宕,那只會讓事情惡化。
長期計畫會打擊士氣,花愈多時間開發,推出的可能性就愈低。現在,就做出決定、取得進展,推出一些東西,趁你還有動機和動力的時候就去做吧。
干擾是大敵
如果你經常熬夜或在週末加班,這不是因為你有太多工作要做,而是你在上班時間做得不夠。原因就出在干擾。
想想看:你在什麼時候能夠完成最多的工作?如果你和大多數的人一樣,那麼答案會是在深夜或者清晨。這並不是巧合,而是因為這些時候,你的身旁沒有其他人。
下午兩點,人們通常在開會、回覆電子郵件,或和同事聊天。那些輕拍肩膀似的問候,和小型的即興聚會似乎無傷大雅,但這些確實會破壞生產力。干擾就只是干擾,不是人員間的協同合作。你一旦被干擾,就無法完成工作。
你的上班時間因各種干擾而被分割成一個個的工作時段。工作四十五分鐘後,打了一通電話。十五分鐘後,吃了頓午餐。一小時之後,有個下午的會議。在你意識到之前,已經五點了,而你只有兩小時不受干擾的時間完成你的工作。當你不斷地啟動、暫停、啟動、暫停,你就無法完成有意義的事。
相反地,你應該讓自己進入不被干擾的工作狀態,獨處的時間夠長時,你的生產力也最高。當你不需要在各項任務之間轉換心思時,你可以完成許多事情。(你是否注意到,當你在飛機上,離線又沒有外在的事讓你分心時,你可以做完許多事?)
進入那樣的工作狀態需要時間和避免干擾,就像是快速動眼期(REM)的睡眠:你不是馬上就進入快速動眼期,你要先入睡,然後才進入快速動眼期,任何干擾都會讓你重來。正如睡眠魔法是在快速動眼期才真的發生,不被干擾的工作狀態也是生產力魔法真正發揮作用的時刻。
然而,你不一定要在凌晨才進入獨處時刻,你可以在工作時制訂一個規則,每天訂出半天的獨處時間,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,人員之間不相互交談(午餐時間除外),或以早上或下午做為你的獨處時段,抑或避開休閒的週五,嘗試在週四不交談,只要確保這是連續時段,以避免任何破壞生產力的干擾。
你還要多管齊下,成功的獨處時段意味著你得屏棄溝通成癮的習慣。在獨處時刻,完全排除即時通、電話、電子郵件和會議的干擾,閉上嘴巴,埋頭工作。你會很驚訝的發現自己竟然可以完成這麼多事情。
另外,當你真的需要與人合作時,嘗試使用被動的通信工具,像是不需要即時答覆的電子郵件,不要使用會被打岔的方式,如電話和面對面的會議。用這種方式,人們可在有空時再回應,不用被迫立刻停下手邊工作。
你的日子苦於一再被干擾,現在就靠你反擊回去了!(本文由天下文化出版提供)
導讀:創業的「流言終結者」 |
從很多層面來說,37signals都可稱得上是網路界的傳奇。他們算是我的同班同學,都是在Web 1.0最鼎盛的1999那年創業,不過我當初做的是電子商務公司,而37signals一開始則是一家單純網頁設計公司。 |
《作者簡介》 |
福萊德、漢森 (Jason Fried、David Heinemeier Hansson) |
知名軟體公司37signals創辦人,該公司於1999年成立,曾被《連線》譽為「十大最值得關注目的新創公司」。 37signals自成立以來,便以一種很酷的方式在工作,裡面的員工很自由、很快樂,還超級會賺錢。目前員工不到二十人,分布在兩大洲、八個城市,是網路業績效最高的公司之一,在世界各地已擁有三百多萬名用戶。他們鎖定的網軟發展方向也被Google、微軟這些大企業視為下一個重要戰場。37signals不愛繁文縟節的工作模式,更加令外界好奇。 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