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獨立思考跨欄-香港競技場-訪問科大哲學系教授葉錦明

原文來自on art criticism

《文化現場 – Issue 24》2010年4月28日

文/ 祝雅妍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葉錦明博士現任教於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,主要教授語言哲學、思考方法學、道家與道教哲學。著作包括〈禪宗教引方法析論──評鈴木大拙的分類架構〉、〈圖靈機功能主義與道教全真派的心靈觀〉,以及《邏輯方法與名辯哲學》等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
就像一把螺絲刀

從哲學的層面上,思考是一種甚麼樣的活動?

要 定義甚麼是思考是非常困難的,倒不如說說思考的一些特徵,符合這些特徵的我們可以稱之為思考。思考的其中一個重要特徵是針對問題……,往往帶有目的性,有 方向性的,簡單說就是就著問題做著相關的活動我們便稱之為思考,所以當有一個問題帶引的時候,例如「甚麼是思考」,你要將這個問題進行思考的話,你就會問 有甚麼性質又或是甚麼條件才符合這活動,能夠針對問題,就是思考一個最核心的部份。

思考可以帶領我們達至一個怎樣的人文層次?

任 何高等的動物在面對世界時也在找方法解決困難,思考可以表現的範圍其實非常大,高層次的可以是人文層次,比如說甚麼是公義,又或是自由,人怎樣達至絕對的 自由……高的層次它可以針對問題,所謂較低層次也可針對問題,比如說一會的行程如何安排,也是很明顯有一個清楚的問題帶引……而人之所以可貴是因為人不只 可以思考功利的問題,而會關心個人利益以外的社會,甚至世界、宇宙。思考怎樣應用於人文層次本身是一個很抽象的問題,因為人文是很寬的題目。

思考與判斷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?

通 常在教授一個思考課程時,第一個步驟是思考,然後思考要針對問題,而問題有很多類,大致上分成三大類,一時是概念性質的,一時是事實性質的問題,有更多時 候是評價性質的問題,關於概念的問題,答案是概念的判斷,而事實問題得到的是事實的判斷,而評價的問題的結論往往是價值的判斷。

舉例說,你問我,甚麼是哲學?當你這樣問的時候是想知道哲學的概念意思,這是一個概念問題,比如你問科大在哪裡,這就是一個事實的問題,評價問題的答案是價值判斷,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最不客觀的。

雖 說我們容易受主觀影響,也是相對於事實問題而言,這並不表示任何評價問題也可以主觀想怎樣就怎樣,因為一些評價問題也有客觀性,而這客觀性是來自社會的規 範,比如說一個人的性格不好,為甚麼?因為他推跌小朋友過馬路,於是在我們的社會規範下,我們會就說這樣做不好。「這樣不好」是一種評價,而這評價在某程 度上是有共識的,相對有一定的客觀性,可是當評價問題接觸到最根本的價值觀,就很難有共識又或是客觀標準。

加上每個人的思考能力有不同,一來是先天因素,比如說有些人對概念的掌握比較仔細,思考的能力是有差異的,另一個原因是訓練的背景及程度,比如思考方法是多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概念工具。就像我們去扭螺絲,會有不同的螺絲刀,這也是幫助你更容易去達成工作。

因 此思考某程度上可以理解為,提供了很多概念的工具,幫助你更容易去處理問題,如果是受過訓練,他知道在處理概念問題的時候,要注意甚麼,有些概念可能較隱 密,因此要先分析清楚才去回答問題。關於事實問題,麻煩的概念是較少的,可能花工夫的是搜集資料;而評價問題又是事實問題,又牽涉概念,但最終它又與人的 某些基本價值觀相關,而重要的是分析不同價值觀為甚麼不同,當中的差異就有助於回答問題。於是,多了概念工具就使得處理這三個部份時能更有效率。

事實問題有特定答案,而就概念問題又或是價值問題,每個人的答案也可能因不同的知識水平而有差異,另外還有其他甚麼影響因素嗎?

與 思考能力有關,也與其他方面的知識相關,特別是事實問題,我怎樣討論得完備,其實與其他知識相關,思考是一個基本的能力而已。怎樣能夠好好地回答問題,例 如事實問題,要知道事實世界;評價問題,不可忽略它牽涉的價值觀, 而價值觀有時候是關於藝術的,例如去判斷梵谷的作品是否真的有價值,可能需要研究他的生平,他在藝術史上的位置,他的畫風是否作出了某種突破等,與個人的 藝術知識水平有關。所以思考能力固然重要,可是相關的知識也需要具備。
只看人陰暗面

對於香港的思考空間,你有甚麼看法?你認現時的傳媒對我們的思考產生甚麼樣的影響?

一 個社會在討論問題時,有些因素會影響了客觀判斷,例如與價值相關的一些性質,與人數多寡的性質,先說這兩個。第一點,甚麼是價值觀?比如八卦雜誌的表達方 式是很負面的,多是挑剔別人不好的地方,不懂正面的欣賞,我所見到跟思考空間有很直接的關係的,就是傳播媒介。傳播媒介怎樣呈現(Present)自己, 從八卦雜誌可見,往往是從負面去評價一個人,而不去欣賞人的優點,在言語上甚至克盡其事,以刻薄又或是侮辱性的字眼描述當事人,在價值觀上,往往引導人從 負面去考慮事情。
所謂獨立思考,是客觀的。一件事有正有負,而這類傳媒只從負面著手的做法,確是會影響讀者沒能獨立分析事件。這是我所觀察的其中一個性質,而這性質是頗嚴 重的,雖然我們感受不到當事人的感覺,可是可以設想我們的下一代,當他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時,只見到挖人陰私就是評價一個人的方法,這容易造成很大的偏 見。

另 外,當一個社會的城市到達一個發展的高度時,消息傳遞很快,潮流變成一個人的存在價值。其實所謂「潮」,是指「當時流行」,流行不一定是好或不好,但當用 「潮」的時候,已賦予了一個正面的價值,不「潮」的可能會受到批評,這個又可能會使下一代失去判斷對錯的客觀標準,而只看它是否流行,這也會影響獨立思 考。

在傳播媒介上,以上兩點是最容易影響人的獨立思考,並做出錯誤判斷。

在消費文化下,我們面對的,是被製造的慾望、需要以排山倒海之勢而來,在這情況下,我們該怎麼抗衡?

獨 立思考,基本上可以分辨環境對自己有多少影響。我們不可能脫離環境,這是不切實際的,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群體當中,問題是你在其中接受的群體價值有多少。 完全超然獨立是很高尚,可是難以實行,中國有句話是「極高明而道中庸」……我們離不開這社會,我們要與人相處,而其他人的價值觀某程度會影響我們,當然, 我們要選擇接受多少。理想上,是看我所接受的東西是否妥當,當這樣說的時候,是說你是否具有分辨一件事情是否妥當的能力,而這能力就是我們說的獨立思考的 能力。

獨立思考的能力會受很多因素影響,你的教育水平,你的知識面,甚至是你的意志。人其實有幾多方面?人就是外表、頭腦、性格,意志是性 格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,有些人耳朵軟,即使自己的想法是對的,可是當聽了別人一些意見,就容易改變主意,因此意志是否堅定是很重要的。可是除了意志,一個 人的教育和知識也會影響獨立思考的能力。既然是受這三方面的影響,意志可以自己控制,但知識則受外面影響,又視乎所受的教育是怎樣,而教育一是家庭教育, 另一就是學校的,還有就是社會教育,而這三方面也關係到現時的社會是否妥善?家庭有多少妥當的教育給小朋友?……以前,老一輩的說人家沒有家教是一個很大 的批評,可是基本上現在的家教很可能是菲傭教的,小朋友所受的大部份是學校教育,而我們可以看看學校教育大部份是考試的教育。絕大部份時間學校無可奈可地 要教學生考試,所以學校可提供的思考訓練空間是很少的。而傳媒的教育,剛才也有提及,似乎有一個不太好的傾向。
網上一言又一語

在你看來,現時人們多以互聯網為主要溝通工具,有一套簡化了互聯網語言,以片句、約寫、同音及圖像為主,如果說語言與思考能力有關,這趨勢會否影響我們的思考?

這 是一個事實問題,我沒有做這方面的研究,不是回答問題的最合適人選,但若就個人觀察而言,我不認為有很大關係。若以一般情況來看,在表達上可能是屬於簡略 的表達,以前我們可能十分注重文法,現在最重要是看的明白,因此在表達上可能有不同的風格,可是這與思考是否正確的關係不太大。(思考)可能是較注重要求 自己在詞彙上的表達,在推論上的理由是否足夠,多於表達語言上的簡略又或是直接與否。

思考能力的強弱,有兩個最重要的因素,一是能否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,另外就是在接受一套說法的時候,是否知道理由,通常就是意義與理由這兩部份最重要,因為很多時有人是不問理由而接受,或者沒有搞清對方的說話就接受。

一直所說的思考能力,就是表達出來的意義是否清楚,以及有沒有理由。因此即使這一代以互聯網作主要溝通途徑,只要他們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便可以。

就你的觀察,時下年輕人的思考能力如何?

思考方法這個課在大學很受歡迎,顯示學生都覺得它有學習價值,值得花時間,也反映了學習意願的強烈。接著是確實的表現,在我十多年的教育經驗中,現在的學生是比以前的學生聰明,因為很多學生在中學時已可接觸很多思考方法的書,我讀中學時幾乎沒有這類書。

不小心之禍太小心之果

獨立思考在西方的哲學中較被重視,而中國的儒道哲學思想好像不太強調這個,這樣是否會造成我們在思想與行為上有一個斷層,不一致?

中 國有儒釋道三家,當中儒家的影響最大,可是儒家思想因為與政治的聯繫太密切,一般會被一些政治人物將這個思想改變、利用,不一定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,有多 少人會真的去質疑孔子是否這個意思,孔子所說的真正的儒者,必須具備獨立的人格,而孔子最討厭一種人,叫鄉願(1),好人說他好,壞人也說他好,即我們說 的好好先生,儒家提倡的不是謙謙君子嗎?可是失之毫釐謬之千里。孔子說的君子是好的人喜歡他,壞的憎恨他,君子要有獨立人格,好善惡惡,有清楚的做人原 則。

獨立人格即獨立思考,要分辨是非,很可惜人們偏重孔子想法的另一些方面如做孝子賢孫,卻(可能)是愚孝,這種思想束縛了中國人很長時 間。不重視客觀分辨是非,卻只服從權威,而權威包括三綱五常(2),權威高於客觀判別的是非,這影響確實很大。西方有一個很不同的傳統,如亞里士多德的名 言,吾愛吾師,吾尤愛真理,這個文化著重於獨立思考。

常說香港是一個反智的社會,你有甚麼看法?

反 智的「智」所指的可以是很大的範圍,(我傾向這樣理解)人通常可以做到某些判斷,可是社會卻把他當白痴,替他做了所有的準備,例如很久以前,沒有太多人會 去理會地面濕滑有水,可是當有了所謂的「問責」(3),便出現了一個告示牌,標示小心地滑,地上有沒有水也放出來。可是當這個告示牌長久地擺放,它的指示 作用便失效了,但一旦有人滑倒,有關人士便因為放了標示牌而不用負責任。雖然這例子不是很直接,我想說的是市民其實有能力分辨事情怎樣做才是最好的,不一 定要政府安排所有東西,把市民當傻瓜。這是我傾向說「反智社會」的意思。

這與整個政府的架構、制度(問責制)有關,大家都不想負責任,於是做很多低智的行為去保護自己。我不是說問責不對,一個政府當然要對市民負責,可是向市民負責的方法,又或是手段,很多時候是值得斟酌的。這些地方我覺得有反智的成分。

註:
1:《論語‧陽貨》子曰:「鄉願,德之賊也。」
2:三綱:指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;五常:指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
3:即責任誰負。
(lulu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nix 的頭像
    unix

    程式開發ㄅㄆㄇ -歡迎光臨 Inuiüni 幼稚園

    u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