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馬克.夏卡爾 Marc  Chagall (1887 - 1985)


         進入夏卡爾的畫,彷彿走進夢幻世界。  他將事物以幽默. 幻想及無意識的方式處理,使他的作品充滿了許多詩意的巧思。以他創作的方向,藝術史學家們將他歸納在超現實主義(Surrealism)或「超自然」風格 中。但也有人認為他獨特的繪畫風格並部屬於任何主義 ,他只屬於他自己 。

         在夏卡爾近一個世紀的歲月中,除了 繪畫作品在藝術史中佔有不可磨滅的地位外,還有值得一提的 是1968年完成了尼斯大學的鑲嵌畫並且也為猶太教堂(The Hadassah Hospital of the Hadassah-Hebrew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in Jerusalem)、麥次主教堂等地繪製了彩色玻璃,當然這些優雅的玻璃畫也已被敏感的商人作成了各式各樣的裝飾品。
  
         在藝術史中以單純男女情愛為主題的畫家可以說屈指可數,但夏卡爾卻畫出了以他與他的妻子-貝拉之間的深情畫作,以夏卡爾在藝術史中的地位加上畫作中的夢幻情懷,夏卡爾可說是位浪漫和感情真摰的藝術家。
 
          夏卡爾是猶太人,1887年的7月7日,他誕生在俄國的維台普斯克(Vitsyebsk)城的猷太貧民區中。當時猶太人在俄國受到歧視,甚至不准接受高等 教育。1907年,夏卡爾進入聖彼得堡皇家保護藝術協會所創建的學校就讀,1910年他用一筆剛獲得的獎學金迫不及待的到了巴黎。夏卡爾於 1911 年至法國留學,當時法國為世界的藝術中心,他卻十分不適應。這裡對他而言毫無意義,他鎮日練習繪畫技巧,要不就周旋在社交圈中,這並不是他喜歡的生活方 式。直到他到了羅浮宮,發現了前人的大師作品,他不再迷惘,同時,他也開始以立體派的技巧表達出他對故鄉的情懷。最有名的作品為『鄉村與我』。
 
         之後也有多以俄國農村為主題的作品。他一生中在故鄉只待過短短幾年,但這些日子的回憶卻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裡,他以繪畫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。其他如「給 俄羅斯、驢子和其他」、「牲口販子」、「農民的生活」等都可以看到俄國農村的景觀,在他百分之九十的繪畫中也都看得到牛或馬,由此可見家鄉俄國對他有多大 的牽絆。畫家既然透過繪畫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,畫中常出現的東西,是有著其象徵意義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他的繪畫中常可見到教堂,這也說明信仰在他心目中的 地位。
 
         1915年他與貝拉小姐結婚(在他的作品中出現無數次的女性),1918-1919年他任教於維台普斯克設立美術學校(Art Academy in Vitsyebsk),1919-1922年他任職於莫斯科猷太劇場的藝術指導(Moscow Jewish State Theater),在那他畫了劇場大廳的壁畫及替許多戲劇作布景。1923年他終於移居法國。夏卡爾回到法國之後一直到1941年移居美國之間他為許多書 畫插畫,到了美國他為了一些舞場做佈景,1944年他的妻子貝拉去世,1948年回到法國定居並一直到1985年去世在聖保羅得旺斯(St. Pual de Vence, France)的居所,享年98歲。


夏卡爾作品欣賞  ( 按圖可放大 )

 

Thumbs/tn_chagal11.jpg

Thumbs/tn_chagal12.jpg

Thumbs/tn_chagal13.jpg

Thumbs/tn_chagal14.jpg

Thumbs/tn_chagal16.jpg

Thumbs/tn_chagal17.jpg

Thumbs/tn_chagal18.jpg

Thumbs/tn_chagal19.jpg

Thumbs/tn_chagal20.jpg

Thumbs/tn_chagal21.jpg

Thumbs/tn_chagal22.jpg

Thumbs/tn_chagal23.jpg

Thumbs/tn_chagal25.jpg

Thumbs/tn_chagal26.jpg

Thumbs/tn_chagal27.jpg

Thumbs/tn_chagal37.jpg

Thumbs/tn_chagal41.jpg

Thumbs/tn_chagal43.jpg

 

Thumbs/tn_chagall1.jpg

Thumbs/tn_chagall2.jpg

Thumbs/tn_chagall3.jpg

Thumbs/tn_chagall6.jpg

Thumbs/tn_chagall7.jpg

Thumbs/tn_chagall8.jpg

Chagall--收藏了不少夏卡爾的畫作  




















走進夏卡爾的內心世界

文:Roxenna/gospel   製作:陳定鼎

      乍看夏卡爾的畫,第一個感覺是彷彿走進夢幻世界。的確,他是第一個作品被稱為「超自然」的畫家,十五年後超現實畫派才蔚為風行。等到多看了幾幅他的畫以後,會發現他的畫中有些東西是常常出現的,例如牛、小提琴、戀人…等。這是其來有自的。




魂牽夢縈的鄉愁




圖像

鄉村與我,1923




夏卡爾




         我們先看看夏卡爾的背景。他是猶太人,於 1897 年出生在俄國的一個小鎮。當時猶太人在俄國受到歧視,甚至不准接受高等教育;此外家裡的經濟情況也很差,父親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,以賣魚為生,夏卡爾兒 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對父親的記憶。家裡的信仰深深影響他的一生。

        不過雖然父親「工作禱告,心懷平安」,他卻很清楚他將來不要做這樣的工作,他要的是可以尋找生命意義的行業。因為母親的賄賂,他得以繼續讀中學,開始學小提琴、音樂、畫畫,開始接觸也開始關心藝術和中產階級,就在此時,他確定了將來的人生方向。

        夏卡爾於 1911 年至法國留學,當時法國為世界的藝術中心,他卻十分不適應。這裡對他而言毫無意義,他鎮日練習繪畫技巧,要不就周旋在社交圈中,這並不是他喜歡的生活方 式。直到他到了羅浮宮,發現了前人的大師作品,他不再迷惘,同時,他也開始以立體派的技巧表達出他對故鄉的情懷。最有名的作品為『鄉村與我』,之後也多有 以俄國農村為主題的作品。

        他一生中在故鄉只待過短短年,但這些日子的回憶卻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腦海裡,他以繪畫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。

 









愛情的滋潤








 
圖像


拿扇的未婚妻,1911

夏卡爾








        對任何人而言,愛情的魔力都是不容忽視的,夏卡爾也不例外。對他最具影響力的女人有兩個,都是他的妻子:一個是蓓拉,一個他暱稱為娃娃。他為老婆畫的肖像 其實並不多,但是在許多繪畫中都可以看出他的生命中洋溢著幸福。小女兒出世以後畫的一幅【出生】尤以為最。畫中他和蓓拉手拉著手,畫家的身體甚至飛了起 來,正如我們說的「飄飄欲仙」,只是在這裡畫家是用視覺語言來表達愛情所帶來的幸福。在其自傳中他說:「我只要打開窗戶,藍天和愛、她和花就飛進來。不管 她穿黑的或白的,她都縈繞在我的畫中。」他的美滿婚姻在此不言而喻了。

        除此以外,夏卡爾有許多以戀人為主題的畫。











戰爭與苦難

  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 如果夏卡爾的一生平平靜靜,他的作品很可能僅止於充滿思鄉情懷和戀愛的幸福。但夏卡爾出生於19世紀末,兩次世界大戰他都經歷過。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剛好 身在國內,當時的自畫像可以看出他對世界大戰的態度:恐懼和逃避。和先前1909年看起來目空一切的自畫像相比,1914年的這幅畫像顯得自然多了,一點 也不矯揉造作。圖中他躲在樹叢後面,線條柔和的面容彷彿在述說他不願進入沙皇軍隊的心情。

        從小接受的信仰價值觀也開始在他的心裡吶喊。在1914至1923年當中,他畫了幾幅猶太人的畫像,在『The Smolensk Newspaper』中,一個猶太老人和一個中產階級打扮的紳士面對面坐著,桌上攤開的報紙上面「戰爭」二字清晰可辨。他們的身份雖有不同,對於這場戰爭 卻是同樣發愁,在『祈禱的猶太人』、『綠色猶太人』、『紅色猶太人』中主角的共同特點是沈思、迷惘,正符合夏卡爾當
時的心境。

        共產黨初掌權時,一切看來頗為樂觀,夏卡爾甚至被任命為故鄉的文化局長,夏卡爾的理念是:「工人階級一旦改變,隨時能創造藝術和文化的高峰。」然而他自己 的作品卻遭共產黨統治階級質疑有何政治實用性,綠色的牛、在空中飛的馬不能為列寧歌功頌德,夏卡爾只得黯然重回法國。

        第二次世界大戰帶給夏卡爾極大的衝擊。1933年納粹開始成立集中營,大量猶太人遭屠殺。1935年夏卡爾至波蘭,親眼目睹朋友在大街上當場被罵「骯髒的猶太人」。在他心中猶太人的世界再也不是夢幻世界、安逸的聖地,它已經成為真實世界中的殺戮戰場。




圖像

革命,1937




夏卡爾




        雖然身在安全地區,夏卡爾卻無法漠視這一切。他的作品一反前幾年無憂無慮的風格,出現震撼人心的力量。這時期的代表畫作有二:『革命』和『白色極刑』。在 『革命』中,藝術家將畫面切割成左右兩邊,左邊是持著棍棒的共產黨員朝中間蜂擁,有的手拿勝利的紅旗,右邊則代表民主世界,夏卡爾在這裡畫了他畫中慣常看 到的戀人、馬戲團員、提琴手、動物等,飛在空中、不受地心引力控制的樂手正好說明了這裡的自由。列寧在圖中央倒立著,手指向右邊,夏卡爾透過這個畫中人物 來表達全人類的希望。

        在『白色極刑』中,整幅畫以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為中心,周圍一片混亂,納粹在猶太會堂中燒殺擄掠,海上難民無助地求救,神話中永遠漂泊的猶太人從十字架旁 走過…。在畫此畫的同時,不知有多少他的同胞正在遭受迫害,然而這幅畫上的基督表情依然祥和,上面有一道白色光線照亮了整個畫面,整幅畫給人的感覺是充滿 希望的。之後夏卡爾還畫了許多以十字架為主題的畫,但最成功的仍然首推『白色極刑』。

        為什麼在這樣的苦難環境中,夏卡爾仍能找到一線希望?畫家自己的話提供了一絲線索:「我內心的信仰可以挪去如山的憂慮。」縱然環境十分惡劣,但夏卡爾相信 聖經中上帝的應許,他相信那一位昔在、今在、永在的神,祂的應許亙古不變,祂死在十字架上,為的就是要為全人類的罪捨命,納粹的暴行只是暫時的,在永恆 中,上帝不會忘記那些受害者。聖經上說:「伸冤在我,我必報應。」因此十架周圍的難民和施暴者嚴格說來都不是重點,重要的是夏卡爾的希望來源。

 

  

尋訪信仰的真意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圖像

出埃及記,1952




夏卡爾




        夏卡爾被苦難淬練過的信仰,在戰後繼續成為他繪畫的主題。他似乎是要透過這些主題,重新思考苦難中上帝的救贖與拯救。

        譬如其中的一幅畫「出埃及記」,按聖經記載,出埃及是上帝選召摩西帶領以色列族離開寄居之地埃及,進入上帝應許之地迦南,是以色列念念不敢忘的上帝救贖歷 史。在這幅畫中,陰暗的黑色蓋滿全畫,充分流露苦難的色調,畫中是大群人的逃亡,而在畫正中,是被釘十字架的基督。夏卡爾將猶太人的被埃及欺壓,轉化成二 次大戰的苦難,將摩西引領百姓,轉化成基督十字架上的救贖。這誠然是基督教信仰的真意:聖經舊約的的確確充滿新約十字架救贖的預表。

        他還畫「雅各之夢」。這幅畫對他個人是絕對有無上意義的。因為這幅畫講的正是雅各開始流亡之刻所做的夢,而夏卡爾被迫離開俄國,也就此開始他這一生的流亡。猶太人更是經歷兩千多年的流亡,直到二次大戰後才有自己的國家。

        按聖經記載,雅各的流亡至少在兩方面是會讓雅各不安的。其一是離開自己的本鄉赴異地,這在他那時代往往會受異族欺凌甚至有殺身之禍。其二則跟他想望卻得不 到的祝福有關。雅各渴望有上帝的祝福,但這祝福在當時是透過父親給長子的,雅各不是長子,因此他用騙的,這導致他哥哥想殺他,他被迫流亡。

        雅各心中一定存有一個疑惑:騙取上帝的祝福,算是真正得到祝福嗎?如果沒有上帝的祝福,赴異地流亡還有可能存活嗎?然後雅各作了一個夢,夢見有梯子從地通 到天,上帝的使者自由上去下來。然後上帝跟他說:「我必與你同在。」這夢對雅各是何等大的安慰,對夏卡爾也就有何等大的安慰,而對每個感覺生命蒼茫的人而 言,一樣是極大的安慰。




圖像

雅各之夢,1958




夏卡爾








        所以夏卡爾畫了這個主題。第一次畫這主題時是在1930年,畫中,鬱藍的深夜出現大大的白光,有梯子、天使,雅各從夢中雀躍的起來。1958年夏卡爾又畫 了這個主題,此時,夏卡爾已經經歷了二次大戰猶太人的受迫害,畫中一樣有梯子,天使上去下來,但畫面右側一半的空間,夏卡爾繪了墮落的天使,用以表示雅各 前景的危急,而雅各,已全身塗紅,這在夏卡爾畫中常意指受難。很顯然戰後夏卡爾繪的雅各之夢,充滿動盪不安的陰暗,但天使仍舊在梯子上上去下來。上帝給在 邪惡勢力下受難的雅各安慰:「我必與你同在。」這正是夏卡爾的安慰。

        而夏卡爾更是經常處理「約」這個主題。約,表明上帝與人之間的協定。譬如挪亞之約、亞伯拉罕之約、摩西之約....,夏卡爾用畫,默想著上帝古早已前,便與人訂立的約定,上帝是施慈愛守約的上帝。




圖像

汶斯的幻想,1955




夏卡爾








        夏卡爾的人生正是像雅各般流亡的人生,因此戰後十年,他畫了一幅算是記錄他人生歷史的繪畫「汶斯的幻想」,畫中有他記憶中的家鄉(他一直把出生地俄國當成 他的家鄉,偏偏俄國從不把他們當自己人,甚至將之驅逐出境。他因此畫了很 多幅背著包袱飛回俄國老家的幻想畫,看了讓人為之心碎),有他深愛卻不幸過世的妻子蓓拉,畫中還有燭台玫瑰,用以呈現他生命中與愛妻的愛歌。畫正中央,他 畫了時鐘,用以表示飛逝的時間,而在時鐘之上,就是釘十字架的基督。受難的基督不僅伴隨了戰亂時受盡迫害的猶太人,也伴隨了夏卡爾愛情、歡樂與受苦的一 生。

        正是這些繪畫藝術,讓我們驚異,在夏卡爾的生命中,信仰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,在他充滿鄉愁之愛、戀人之愛、種族迫害苦難、與走過二十世紀的漫長生命中,給了他多少安慰與盼望阿!

Marc Chagall


卡爾畫中的意識

  二十世紀初,產生多樣化畫風,由印象走向抽象,引起了視覺革命,許多畫家用想法及感覺揮筆作畫,讓畫中充滿情感。夏卡爾的畫作更是充滿愛與鄉愁,對夏卡爾而言,幼時的回憶是他作畫最大的動力,他大多數的畫作是關於故鄉的風物及他與太太之間的甜蜜 。

   每每看到夏卡爾的畫,不單單只是欽佩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,能使人徜徉其幻想之中,更是常常被畫中所散發出的深情所感動,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他的作品吧!

 

le violoniste vert 屋頂上的提琴手1923~24
Guggenheim museum

  




autoprotrait en vert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綠色的自畫像 1914

Self-Portrait
 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

 

《對人類來說,要逃離自然世界是不可能的。》
       這張自畫像作於1914年,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,而整個歐洲都是戰場,此圖採用大量的綠色,似乎表達出他對和平的渴望。而畫中的綠,也存在著一股若隱若現的神秘感,眼神當中亦藏著一抹淡淡的憂愁,及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無奈。

  -top-


The Birthday 生日

《愛就是全部,它是一切的開端》

  這幅夏卡爾的生日,表達出與未婚妻久沒見面,自己騰空飛去親吻女友。
   使我聯想到許多偶像劇中常會出現的劇情,男女主角久別重逢時,都會飛奔擁吻 ,多麼浪漫的一幕。這就是夏卡爾作畫的特色,把動態的意念用平面的繪畫表達出來,栩栩如生,感覺得出畫中男女對彼此的深情,這似乎是夏卡爾自己生活的寫照,完全表達出他對妻子的愛戀。

 -top-



Nature morte aux fleurs

靜物---花

《生命的終點只是一束花》
  夏卡爾如此說道,這句話與他的這幅畫相互對應著。

《我的畫不是文學,那是描繪纏住我內心意象的配列》

   夜晚總是給有心人一種已到盡頭的錯覺,兩個情深的戀人相擁到盡頭的意境,好美!〝夜深人靜的時候,總希望你在我身旁〞看到這幅畫的你,是否也有這樣的感覺呢?

 -top-

Bridges over the Seine

 

 

  印象中的巴黎是流行之源,且談到巴黎,就會令人直接聯想到,它是個浪漫的地方,總覺得在這裡會有一些動人的故事產生,塞納河畔不僅有美麗的邂遘,更是蘊孕戀情的溫床。

  觀光旅人多半都是欣賞早晨、午後的塞納河,但夏卡爾的這幅塞納河上的橋, 卻是描繪夜晚的塞納河,白天熱鬧的景象、繁吵的河畔,到了夜晚,都變得沈靜、安詳。

引用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sIB9tYaBFx40I4xqwPN5oA--/article?mid=7352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nix 的頭像
    unix

    程式開發ㄅㄆㄇ -歡迎光臨 Inuiüni 幼稚園

    uni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